Archives 八月 2020

埃博拉感染者症状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最初的症状包括:发高烧(最少38.8摄氏度或101华氏度)、严重头痛、肌肉、关节或腹部疼痛、严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咙痛、作呕和头晕。怀疑疫症爆发前,早期症状会被错误诊断为疟疾、伤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这些病都较常见。 埃博拉病毒进而引致腹泻、深色或带血的粪便、咖啡样吐血、因血管胀大而眼睛变红、因皮下出血而皮肤出现红斑、斑丘疹、紫斑和内出血。身体任何孔都会出血,包括鼻、口、肛门、生殖器官或针孔。 其他症状包括低血压(低于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体内器官严重受损(尤其是肾、脾和肝) 并引致 弥散性全身坏死, 及 蛋白尿。由病发开始到死亡(通常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和/或脏器衰竭) 通常为7至14日。染病后第二个星期,病人一是退烧,一是出现多个器官衰竭。 潜伏期 典型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潜伏期约2-21天。 传播方式 体液传染,空气传染(只可生存一段时间)。 尽管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来。他们须经常接受检查,以确保其体液里不含有病毒。据悉,男患者痊愈40天后还能通过性行为把病毒传播给他人。这种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的人或者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体液传播。因此,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最容易被感染。 发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通过细胞内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细胞内部,其表面跨膜糖蛋白GP在后一种入侵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埃博拉病毒可侵袭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例如巨噬细胞、纤维原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并造成脏器坏死和组织糜烂出血。 预防 在流行地区,避免接触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 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或其尸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病患禁止性行为,直到确定精液无病毒为止。 医护人员需提高警觉并配戴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治疗 目前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质成分的食物,而在科特迪瓦流传了一种方法,把牛尿煮沸饮用,但目前还未获科学证实。 现今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伊波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 曾到“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流行地区,或曾进行埃博拉病毒检体实验操作,并出现急性发烧、腹泻、呕吐、头痛、恶心等疑似症状,请尽速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师相关旅游史等讯息。 NPC1阻碍剂也能对抗马尔堡病毒。


新冠肺炎肺部CT表现

新冠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
在患者的肺部CT中,轻型者没有比较明显的肺炎改变(图1);

普通型者以肺部出现局限性斑片状或很多节段性片状“病灶”为主(图2);

重型者双肺可出现较多的白色小斑片“病灶”,部分融合成大片状“病灶”(图3);

危重型者会有“白肺”表现(图4)。


武汉爆发不明原因肺炎

2019年
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27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截至同月31日,27例病例中,7例病情危重,其余病例病情可控,有2例病情好转拟近期出院。
31日上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相关病毒分型检测、隔离治疗、终末消毒等工作在进行中 。
2020年
1月3日,据武汉市卫健委网站消息,2019年12月以来,我委开展呼吸道疾病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少数病人呼吸困难,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灶。截至1月3日8时,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其余患者生命体征总体稳定。
1月5日晚,武汉市卫健委通报,截至5日8时,武汉市共报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
2月10日,湖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介绍,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在我们医院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目前我们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计超过了1500余例,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均可以顺利出院,市民不必过分恐慌。”
4月21日,世卫组织发言人法蒂拉·沙伊布在回答总台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些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谬论和阴谋论,现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起源自动物而非实验室人为制造。


首次发现

1981年开始,艾滋病毒被人类发现,从被发现到蔓延全球,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加拿大的一位患者,就是世界上第一例被确诊为艾滋病的病人,当然他并不是第一位感染这种病毒的人类。

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病毒来源于黑猩猩体内,但是猩猩体内有抗体,所以对它们没有影响。而传染给人类,只是因为非洲人的这个习俗。

当时,非洲人非常羡慕黑猩猩健壮的身体,认为这是因为黑猩猩体内血液的作用,所以开始大量捕杀黑猩猩,用它们的血做祭祀,通过血液接触,人类就感染了艾滋病毒。

而这名加拿大患者从非洲回来后,就感染了这种病,因为他还是一个同性恋,回国后与近两千多人发生了关系,从此,艾滋病就传播开了。


H7N9型禽流感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2009甲型流感

2009年4月初,在墨西哥和美国出现一种新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该病毒通过人-人传播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并导致 21 世纪的首次流感大流行。截至 2010年8月6日,向 WHO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的全球因感染2009甲型 (H1N1) 流感而死亡的官方统计人数为18449人。


“俄罗斯流感”

发生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的“俄罗斯流感”, 由H1N1亚型毒株引起,至 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病例。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病毒株为1950年流行的 H1N1 毒株的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该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而在校青少年发病 率很高。


美国“猪流感”

1976年2月,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猪(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爆发事件,约 200 余人被感染,其中 10 余人病情严重,一人死亡。1/4的美国人注射了疫苗,因而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疫情。